发布日期:2024-11-27 23:03 点击次数:54
在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上,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宣布,全球首颗车规级5nm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。作为业界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,神玑NX9031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,芯片和底层软件均已实现自主设计。
7月29日板块涨跌幅前10
涨停家数方面,今日合计有76股涨停,上个交易日67股涨停。
继“你的崽,也是长毛/会飞的那种吗?”之后,年轻人将“黏菌”当成宠物养。
黏什么菌?不少广东人一脸震惊,又想起了被回南天支配的噩梦,不怕红木家具发霉啦?居然自己养起了菌?
黏菌没那么恐怖啦!一小簇菌从房间一角冒出,不断蔓延、爬壁,在四面墙上结出密密麻麻的网,再从天花板丝丝缕缕地垂下,挂在冰箱和杂物篮上,慢慢地,房间变成了一个“菌帘洞”。
图源:微博@曳尾菌
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博主@曳尾菌的微观镜头下,家养黏菌的真实生长形态。这?还怪美的咧!
最近,黏菌这一“不闹腾、好养活还有着惊人智力”的“桌面小宠物”火了。东莞疾控中心还出了一份黏菌养成指南……
宝爸宝妈们把自然科学课搬回家,让小朋友学着观察黏菌的生长情况,亲子一起动手设计趣味实验。
打工人则将它偷偷养在工位,黏菌安静作伴,无声无息地抚慰“牛马”心灵。听起来真的好适合我们淡人啊。
图源:小红书@ppppp
看着网友们更新的饲养日记,心动了,真想亲眼看看黏菌(“无限”)分裂、(“肆虐”)觅食、(“阴暗”)爬行的样子,于是……
我们真的买回来了!勇敢的小南,在线养黏菌。
“不哭也不闹”的可爱小东西?
开了那么多次箱,黏菌开箱还是第一次,家里又有新成员啦!一个培养皿、一张滤纸和一块附着在纸片上的黄色干燥丝状物,看起来有点简陋。
这是目前网购平台上家养黏菌材料包的基本配置。其中的丝状物便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菌核,它是一种刚丝绒泡菌,隶属于绒泡菌科绒泡菌属。
润湿后,置于黑暗处几小时,菌核会逐渐复苏,化作一摊不可名状的黏液(原生质团)。这种黏黏的状态是“黏菌”的营养阶段,也是其名字的由来。
虽然名字中带有“菌”字,但黏菌既非细菌也非真菌,而是一种属于变形虫总群的多核单细胞生物。
截至目前,全世界共发现黏菌1000多种,形态多样,如头发状的发网菌、盘蛇状的蛇形半网菌、酒杯状的高杯菌等等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常见的黏菌有灰团网菌、暗红团网菌、灯笼菌、粉瘤菌等。
其广泛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环境中,常见于林下潮湿的腐木、枯枝落叶层。有网友甚至在家里发现了黏菌:
图源:网友@62F5B2color
2017年秋天,博主@曳尾菌在上海浏岛采集了野生的刚丝绒泡菌,并开始培养、驯化和售卖。起初,主要是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购买,他们多为生物爱好者或是做装置艺术的学生。
2021年,电视剧《小舍得》热播。剧中角色颜子悠爱玩黏菌,相关道具便是由@曳尾菌提供。电视剧让许多中小学生了解了黏菌这一生物,不少小朋友随之加入“饲养大军”。
图源:小红书@曳尾菌、@旺仔是只小屁狗
不是其他宠物不好玩,而是养黏菌更有性价比。黏菌的价格不高,饲养所需的工具和空间也较少。菌核复苏后,只需每日喂几次燕麦碎,定期补充水分、更换垫纸,它便能自行生长。
一些家长不支持孩子养猫猫狗狗等稍显闹腾的宠物。但黏菌这“小东西”平时“不哭也不闹”,不用遛也不用铲粑粑,安安静静、可可爱爱,倒是很适合给小孩子养着玩。
图源:小红书@丁小喵
黏菌只吃食物表面,为了获取更多营养,会不断分裂成树枝状,到处爬行,寻找新的食物颗粒。过程中,菌丝轨迹在垫纸上清晰显现。
它的行进速度很慢,从出发觅食到完全覆盖食物,大约需要几个小时,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其是否在运动。
博主@曳尾菌曾将蜗牛和黏菌放在一起赛跑,黏菌“步履不停”,也未能夺冠,甚至蜗牛还在中途睡了一觉。
图源:小红书@曳尾菌
不少网友开启“晒娃”模式,好不容易养大的黏菌,有点小骄傲。
图源:小红书@哎~嗨~哎嗨!
图源:小红书@汪汪队队长的日记
“智力惊人”的神奇生物?
有好心人告诉我如何诱捕此生物吗?我的房间会被黏菌占领吗?
@曳尾菌晒出了一张仿佛是“毒液”入侵的图。连续喂食几天,黏菌会逐渐变“肥”。利用琼脂培养基和加湿器,可以诱导黏菌在微缩模型中“吞噬”房间。
图源:小红书@曳尾菌
另一种常见玩法是让黏菌走迷宫,观察其是否能以效率最大、利益最大的方式进行觅食。
有的网友表示,“啊,它是会蠕动的生物啊?(脑干确实。jpg)”,符合人类本能。
也有的网友瞬间捕捉到了“商机”——“笑死我了,这也太像最后的生还者照进现实了,建议爆改成主题民宿,风口赛道不就来了!”
其实,早在二十几年前,科学家就发现,黏菌会伸展自己的细胞质并覆盖住整个迷宫平面,直至发现食物。然后,它们缩回多余的部分,只剩下最短的路径。
后来,日本科学家试图用一种名为多头绒泡菌的黏菌来模拟东京铁路网。
在培养基中,科学家放置了一些食物用以模拟城市群,并利用黏菌的趋光性来还原山川、河流的阻碍。
数小时后,黏菌真的走出了一条与东京铁路系统几乎无异的路线,甚至比实际的铁路网更加经济。这一实验最终获得了2010年搞笑诺贝尔奖的“交通规划奖”。
也太强了,网友自嘲:真是“城市规划大师”!上不如老下不如小,现在连黏菌都不如了!
什么?你问小南有没有成功复刻迷宫实验?
嗯……只能说,饲养黏菌还是有一定门槛啦。如果像小南一样经常不在家,且忘性大,很容易就会在某一日突然惊觉,“原来那天的相见,竟是最后一面”。
这是因为,黏菌到繁殖阶段,会停止进食,整片原生质团集体变身,母体死亡,长出蘑菇状或粉末状的子实体,散播孢子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博主@曳尾菌提示,“黏菌经历从生到死的循环本来就很快,网上流传的黏菌‘自杀’其实都是它们作为生物的本能,自然进入到繁殖阶段,而非受到人类的影响,它们活着就是为了繁殖。”
虽然黏菌被誉为最安全的实验生物,但为了保险起见,@曳尾菌还是建议,停止饲养后,需对其进行高温处理。
在健康时报的报道中,相关学者也提到,黏菌具有杂食性,一般不会主动对人体产生危害,但仍需注意保持饲养环境清洁。饲养时也应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,接触后应当洗手。
总而言之,无论是出于好奇,还是想要长期陪伴,饲养黏菌都该抱有负责的态度,并遵循科学的方法。希望大家都能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乐趣~
新宠“黏菌”流行,你愿意养吗? 在养了,等着回家看我的“小菌菌”长大没 有点神奇有点可爱,准备下单 看到“发霉”就崩溃,广东人办不到! 提交
策划:罗莎
撰文:王颖 郑家琪 欧雅琴
图片:王颖、部分图片来源社交媒体配资短线炒股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